为深入贯彻落实市政府“厂中厂”专项治理现场推进会精神,淮安区迅速行动,系统谋划,创新采用“小班化”模式,于近期在山阳街道、河下街道先后组织开展两场“厂中厂”安全生产指导服务专题培训,推动企业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会安全”转变,深化辖区“厂中厂”精准治理工作提质升级。
精准警示“敲警钟”,打破盲区促警醒。为破解传统培训“理论灌输多、实际触动少”的难题,淮安区将“问题导向”贯穿培训全程。会前,区应急局组建专项工作组,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入多家“厂中厂”企业,全方位、多角度排查安全隐患,精准捕捉管理薄弱环节。会上,通过视频、图片等直观形式,直指管理漏洞、点名道姓通报排查出的问题隐患,让参会企业负责人“红脸出汗”“如芒在背”,切实将警示震慑从“纸上”走向“地上”,有效扭转企业对安全隐患的“模糊认知”,实现警示教育从“泛泛而谈”到“精准滴灌”转变。
创新模式“强赋能”,多方联动提实操。构建“政策解读+案例剖析+经验交流”三位一体培训架构,聚焦《安全生产法》《淮安市“厂中厂”安全管理办法(试行)》等法律法规精准宣贯,围绕企业主体责任落实、风险辨识、隐患排查、应急处置等5个关键维度开展情景还原教学。培训打破“单向听课”传统模式,鼓励出租方、承租方企业代表主动上台分享安全管理实践、交流治理难点,通过“双向互动、多方参与”的形式,让企业直观感受隐患危害,切实掌握实操技能,有效提升企业安全管理的专业性和针对性。
机制创新“提质效”,分类施策推精准。延续并深化“小班化”培训优势,按区域、分行业组织60余家企业精准参与培训,实现“一类一策、一家一议”的差异化指导。依托属地建立“厂中厂”安全联盟,搭建互访互学、案例共享平台,推动企业间取长补短、共同提升。同时,建立动态跟踪管理机制,针对不同企业实际情况分类制定治理方案,着力实现“规范一批、提升一批、取缔一批”的整治目标,推动“厂中厂”治理从“统一化”向“精细化”迈进。
协同共建“固长效”,凝聚合力破难题。针对隐患“反复改、改反复”的痛点,淮安区构建“属地主导、部门联动、企业主责”协同治理体系。一方面,推行隐患排查“清单化管理、对账式销号”,强化滚动排查和动态监管;另一方面,严把源头管控关,督促出租方严格执行“先评后租”制度,对照负面清单规范租赁行为。同时,加大联合执法与服务指导力度,对高风险企业加密巡查频次,对长期整改不到位、隐患突出的企业依法从严处罚,以有力举措推动“厂中厂”安全管理从“临时整改”转向“常态化、长效化”治理。
(淮安区应急管理局 王卉 雍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