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救援类社会组织作为社会应急力量,是中国特色应急救援力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公益志愿突出、响应迅速、组织灵活、贴近群众等专长优势,在生命救援、灾民救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推动应急救援类社会组织专业化、规范化建设,淮安区多部门联动建立协调机制、强化队伍建设、开展提质强能培训,通过多项举措力推社会组织应急救援队伍健康有序、高质量发展。
建立协调机制,构筑同向发力新格局。为统筹引导社会应急力量有序参与灾害抢险救援行动,区委社会工作部、应急管理局、民政局等部门联合建立灾害抢险救援行动协调机制,明确责任与任务分工,强化部门间协同联动,汇聚合力统筹资源,实现统一领导、统一安排,形成“有效组织、精准协调、科学管理”的同向发力新格局,充分发挥社会应急力量在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中的辅助支撑作用。目前,淮安区共有应急救援类社会组织3家,服务涵盖道路、水上、医疗救护等救援领域,多次参与本区、市以及跨省灾害抢险救援行动,承担人员搜救等任务,如郑州特大暴雨洪涝灾害等重特大灾害抢险救援行动中均有他们的身影。
力推以评促建,强化队伍专业化建设。加强应急能力建设,是提升应急救援类社会组织应对处置突发事件能力的根基,更是其肩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使命的坚实支撑。淮安区以“以评促建”方式为抓手,力推社会应急救援力量规范化管理与专业化救援能力建设,具体为民政部门通过开展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引导应急救援类社会组织重视自身组织建设、强化内部治理、提升发展效能;应急管理部门通过开展社会应急力量分类分级测评,以打造救援梯队、提升整体救援效能为目标,引导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强化日常管理、装备配备、专业能力等方面建设。
提质强能培训,提升综合救援技能。为提升社会应急力量参与灾害抢险救援的应急理论素养和救援技能水平,区应急管理局每年结合本地救援队伍实际与实战需求,以“学习铸魂、理论筑基、管理强能、协同增效”为主题,运用专家授课、案例教学、互动参与、交流研讨等方式,开展“理论+实操”多元化专业培训,引导社会应急救援队伍强化其专业特长和技术优势,着力培育一批政治立场坚定、队伍管理严格、救援能力精湛、装备配备良好、行动规范有序的社会应急救援骨干队伍,使其能够担负不同急难险重任务,服务淮安发展、守护群众生命安全。
(淮安区应急局指挥中心 刘杰)